第五天:江達-昌都-孜珠寺
早上8點從江達出發,路上遇到油路施工,堵了一兩小時,7點過鐘到達孜珠寺,開始扎營、做飯,飯后烤起立炭火,聊聊家常。
第六天:孜珠寺-熱玉-邊壩
孜珠寺是苯教著名高僧羅鄧寧波·仁增康珠于十四世紀中期再度興建和恢復的。"孜珠"意為六座山峰。孜珠寺是苯教(苯波教)最古老的寺廟之一,苯教是西藏最古老的宗教。這里異峰突起,挺拔險峻,怪石嶙峋,禪洞疊疊。
到孜珠寺就想著今天起來拍日出、逛寺廟,誰知天公不作美,清晨下起了鵝毛大雪,居然天不遂人愿,那就收拾東西往下一站,留點遺憾下次再來吧,無奈之下只得匆匆趕往邊壩。
第七天:邊壩一尼木一娜若溝
“邊壩”,藏語意為“吉祥光輝、祥焰”, 邊壩縣地處怒江、雅魯藏布江、麥曲三江流域。由于歐亞大陸板塊的劇烈運動,使得邊壩縣水源大多劈山而出并形成了高山深谷的地貌,地勢南高北低。念青唐古拉山脈屹立在西藏高原中部,自西向東約600公里,它西接崗庫卡恥,東南延伸與橫斷山脈的伯舒拉嶺相接,中部略為向北凸出,它是雅魯藏布江和怒江兩條大水系的分水嶺,同時將西藏自治區分為藏北、藏南、藏東南三大地域。
從邊壩出來,一路上都是鵝毛大雪。一路上都有一點動搖,還要不要去看雙色湖,看薩普的情敵。但是更堅定的信念是一定會風吹云散,雪后初睛。果然,到了娜若溝,藍天白云,好一副秋天的圖畫。
過了娜若溝,繼續向著雙色湖前進,雙色湖是兩個湖,分別是白度母湖、綠度母湖。湖邊的山峰叫郭布扎西塔杰峰,據說是隔壁薩普的情敵,還和薩普妻子生有一個私生子??吹竭@樣的美景,回想剛才來時路上的天氣,一切的堅持都是值得的。今晚不走了,海拔4800米露營。
第八天:雙色湖一達前山丫口一白嘎鄉一薩普神山
一早從雙色湖出發,翻越達前山,白嘎鄉到達薩普,全程200來公里,耗時8個來小時。薩普冰川,地處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區東部的比如縣境內。它的最高峰為6556米,是念青唐古拉山東段最高峰,也稱“薩普棍拉嘎布”,為藏傳佛教中的苯教神山之一。
每逢盛夏,薩普山頂冰雪皚皚、雨霧繚繞,山底花紅草綠、水草豐美。由于谷大溝深、交通不便,這片嘆為觀止的冰川一直深藏閨中而鮮為人知,是一塊尚待開發的旅游處女地。 而山腳下的薩普圣湖由神山千年冰雪融化所形成,分為兩部分,靠近神山腳下的為冰川湖泊,叫作“撒木錯”,終年不化。
另一部分為主湖湖水清澈,潔凈,因此每年5月15日在薩普神湖附近會舉行隆重的轉湖祈福宗教活動,相傳主湖在每年的5月15日這一天湖面會在一夜之間全部解凍,又在9月15日會在一夜之間全部凍結,這一現象奇妙無比,是人們旅游觀光的絕佳場所。
第九天:薩普-直穿麥地卡-嘉黎
早上在薩普吃完早餐后,9點從薩普出來,開始穿越麥地卡濕地草原,我們選擇了直穿麥地卡,一條很虐的路。麥地卡濕地有著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牧場、最高的濕地之稱,海拔都在5000上,面積43496公頃,以高山沼澤、高山草甸、湖泊濕地為主。麥地卡濕地水質礦化度較低, 一般在120~200mg/L,屬重碳酸鹽型水。由于濕地的水主要來源于高山雪水的融化,所以水質清澈,含沙量少。除干流水較深外,其他均為淺水,水深最多不足3m。每年冬季水面較小,但主要徑流不冰凍,只存在岸冰。
一路上,大坑套小坑,坑坑連坑坑。根本不能走快,稍微快一點,頭就要碰到車頂。這段穿越距離才48公里,用時7小時。除去救援1小時,路上看景拍照1小時,平均速度就10公里/小時,比走路快不了多少。沒有成功救援的穿越,是沒有靈魂的穿越,注定是不完美的。這次成功穿越要特別感謝導游Tony,是這位大哥給了我們成功穿越的軌跡。更要感謝一路同行的小伙伴,一路上大家同心協力,憑著堅定的信念,走出了這片沼澤。晚上10點多鐘,我們安全到達嘉黎縣城。